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水稻生產(chǎn)技術指導方案出臺
責任編輯:農(nóng)民日報 來源:農(nóng)民日報 日期:2011-06-08
目前,長江中下游早稻正處在孕穗期,中稻已進入大面積栽插期。入春以來,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發(fā)生嚴重的氣象干旱,造成部分地區(qū)早稻生育期推遲、幼穗分化受阻,一些地區(qū)中稻秧苗老化、栽插進度緩慢,給當前水稻生產(chǎn)帶來很大困難。近期,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出現(xiàn)降雨過程。農(nóng)業(yè)部水稻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當前,建議各地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時機,指導農(nóng)民切實加強水稻田間管理,積極應對干旱等不利天氣的影響,努力奪取水稻豐收。
一、早稻田間管理技術措施。一是加強水分管理。進入幼穗分化期的早稻,采用淺水-濕潤-露田間歇灌水;進入孕穗期的早稻要建立2~3厘米水層,實行淺水灌溉。對水源緊缺地區(qū),要千方百計保證基本生理需水。二是分類追施穗粒肥。對于近幾日內即將抽穗的早熟早稻,可看苗每畝追施2公斤尿素,或噴施葉面肥;對于進入幼穗分化期的中熟早稻和進入孕穗期的遲熟早稻,可看苗每
畝追施3~4公斤尿素、3~4公斤氯化鉀,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數(shù)。三是防控病蟲害。隨著6月上旬旱后梅雨季節(jié)的到來,病蟲危害會加重,要密切關注病蟲發(fā)生動態(tài),當前要重點防好二化螟,兼治稻飛虱;要在破口期前3~5天,重點綜合防治穗頸瘟、紋枯病和稻飛虱等。
二、一季稻田間管理技術措施。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一季稻季節(jié)差異很大,要根據(jù)生產(chǎn)進程不同,采取分類管理措施。
一是抓好已栽一季稻田管。部分空閑田和早熟油菜茬口已栽插的早中熟一季稻,目前處于返青活棵至分蘗期。要以保苗為重點,因苗加強田間管理。灌溉保苗,移栽后處于返青活棵期的,要保持有水層,確保活棵;對于活棵后的秧苗,視水源情況采取淺水-濕潤-露田的灌水方式,以保苗為目標,待旱情解除后堅持淺水勤灌。追施分蘗肥和穗肥,對進入分蘗期的早熟一季稻,每畝追施5~7公斤尿素、4~6公斤氯化鉀的穗肥;對處于返青活棵期的中熟一季稻,在栽后5~7天即每畝施5~7公斤尿素分蘗肥。二是搶雨栽插保面積。充分利用近期降水的有利時機,搶時搶墑栽插。要保證栽插質量,采取邊灌水、邊整平、邊插秧的“三邊”作業(yè)方式。秧苗過高的可先割去部分秧稍。加大遲插田的畝穴數(shù)和基本苗,減少大田的有效分蘗時間。要實施“跑馬水”管理,邊灌水平田邊插秧,插完一塊田,將水放到另一塊田里,再進行整地插秧,保證栽后有墑,確保成活。要早追提苗肥,4月底前播種遲插老秧,栽后要早追、重施提苗肥,栽后5天每畝即時追施7~10公斤尿素,促進早發(fā)快發(fā),以肥補遲。三是抓好一季稻秧田管理。當前在一季稻秧苗大部分處于4葉至7葉期,4月下旬前播種的已過移栽期最佳期,5月初播種的正在適齡移栽期,要針對因缺水遲插秧齡延長和秧苗素質下降等問題,切實加強秧田管理。要堅持旱管,對暫無水移栽的,要旱管控制秧苗生長,適度延長秧齡。缺水嚴重的秧苗可采取澆水的方式,保持秧苗的基本生理需水,保護秧苗。對不能及時移栽的秧苗,寄栽到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田塊,兩段秧秧齡一般可延長20天以上。還可采用秧田抽條疏苗方式延長秧齡。對長齡老秧移栽前重追施“送嫁肥”,促栽后早返青、早分蘗,并施好“送嫁藥”,將病蟲防治重點在秧田期完成。
三、采取適時補種改種等災后恢復措施。若干旱持續(xù)發(fā)展,水稻無法栽足,要及時做好適應性調整,進行補種和改種。一是補種晚稻。無秧苗栽插或者旱死稻田,6月15日前,可補播早中熟晚稻品種。二是抗旱育雙季晚稻秧。提前進行旱育苗床的選擇和培育,采用集中育秧、借田育秧方式,推廣旱育秧技術。三是早稻翻秋或改種其它作物。6月30日后,無秧苗栽插或者旱死稻田,可因地制宜進行早稻品種翻秋或及時改種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旱地作物。